“不开眼的房山县”?错!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 2018-03-19 15:40:17
  • 房山旅游

1958年,房山并入北京市。后大兴房山先后撤县建区,只有涿县现仍属河北。有说这句顺口溜是对这三座城的建筑风格的评价。

涿州城大气,似京城。良乡县县境小,只有一百零八村,城建的怯,不方不正,出北门却是西。而房山县城没有垛口,没有箭眼,这么叫的“不开眼的房山县”。还是有人把这一句解读为房山人没见过世面,小气。那就大错特错了!

房山,是北京郊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五十万年前,北京的先民们就在周口店活动。周口店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上方山云水洞,石花洞,银狐洞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十渡、圣莲山美不胜收。房山的人文历史亦很厚重,建于隋唐的云居寺是千年古刹,因石经、舍利而成佛家胜地。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炼句推敲而闻名千古的贾岛,就是房山石楼人。

房山物产丰富,大安山和长沟峪都在房山。石窝产的汉白玉,质量上乘。无论是紫禁城,还是人大会堂所用汉白玉,都是来自房山,其石匠也是一流的。这么富饶的物产,这么厚重的文化,说其人不开眼,恐难服众。

关于这个顺口溜,还有其它几种说法,例如:“经涿州,寝良乡,不开宴的房山县”。的确,关于这几句话,在房、良、涿一带流传很广,传闻也不尽相同,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

京涿州

京:此处指京畿,即指靠近国都的地方。涿郡:古称范阳郡,距北京62公里,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清代乾隆皇帝曾题一对联为:“世间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另一说为“日边要冲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这可以说是对涿郡的皇封,现在涿州原南门外所建牌坊上启功先生所书“天下第一州”五个大字即源于此。此外,尚有双塔晴烟、楼桑春社、拒马长虹、胡良晓月和通会灯市等八景。可以说,涿州风景如画,其文化、政治、风土人情简直与京城无二。还有一种是说河北省涿州距北京一百三十多里地,但口音却与北京基本相同,所以京涿州。

怯良乡

“怯良乡”还有一种说法为“戚良乡”,是说良乡人自古好客,土地甘润而民多淳厚。他们待人热情,对过往的行人都以亲戚相待,故称“戚”(此处读“怯”音)。

不开眼的房山县

因房山城没有泄水口(俗称水眼),误将“不开眼的房山城”说成了“不开眼的房山县”,将原来所指房山城上的水眼谬传为房山县的“人不开眼”。

传说,房山城创建于金朝大定年间,城高有一丈多,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虽高大,但却是一座土城。到了明朝隆庆年间,当时的知县李琮命人采石筑城,要把县城建成一座坚固的石头城。可谁知那建城的总监官为了在知县面前讨好,对工程催得很紧,天天在工地上转悠,一再催促工期要往前赶。本应两年完工,他非要一年半完了不可。于是工匠们没黑夜带白日地干。转眼一年半过去了,石头城终于建完了。可到了夏季一下大雨,那雨水全都往城的内侧流,县城里到处是水。原来为了抢进度,城墙上忘了留出外泄雨水的水眼了。知县李琮是又气又恨,把那总监官找来,重重地打了五十板子,还处一千两罚银。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没有泄水眼的石头城说成了是“不开眼的房山城”。以后传来传去,日子久了,就误传为“不开眼的房山县”,其意思也全变了。另一种说法是,“不开宴的房山县”而谐音成“不开眼的房山县”。

相传清朝的时候,一次乾隆皇帝到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的西陵祭奠先父(雍正皇帝),路过房山城。当时的知县姓杨,为人正直,从不拍皇上的马屁。他听说乾隆皇帝要路过本县,根本没当一回事,只是在城门前摆了桌清茶,算是接驾,纯是简单地迎送一下。乾隆皇帝心里很不痛快,但当着文武百官又不好意思说什么。过了房山城便对大臣和珅说道:“这个杨知县可小气,连顿饭都没让朕吃上,真是不开宴的房山县呀!”那和珅也对这杨知县不摆宴席接驾耿耿于怀,听皇上这么一说,连声重复了好几遍“不开宴的房山县”,说着说着便有意说走了音,说成了“不开眼的房山县”,意在表示对那位杨知县的不满。接着他又把这句话说给了几位随行的大臣,他们一听,也说那杨知县太小气,不久这句话就传开了。后来有人将这句“不开眼的房山县”与那早已流传的“京涿州,怯良乡”连在了一起,说成了“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

还有相传,不知是在明清那一代,房山来了一位新县令。此人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一心一意搞建设,关注民生,从不搞公款吃喝。不管是什么人来到房山巡视,县令都高迎远送,黄土垫地,净水泼街,铜锣开道。就是到了饭口,对不起!县令陪着在衙门伙房便餐一顿。尽管这些上司对县令的工作挑不出毛病,背地里就议论“这房山县(令),没见过世面,真不开眼。”传来传去,就成了“不开眼的房山县” 。

这个说法还有一个小故事

“不开眼的房山县”一来二去,传到了皇上耳朵里了。皇上一听,一个没有见识,不开眼的县令,房山在他的治下,还不民不聊生,治安混乱?房山离京城不过百里,那还了得。于是派吏部天官(类似今天的中央巡视组)到房山视察。天官一行到房山一看,市面上秩序井然,百姓们安居乐业,市场繁荣。到了县衙,见到县令,听了汇报,天官对县令的工作给予肯定。到了中午,县令把天官一行让到了伙房,同样是一顿便饭。天官倒没说什么,其随员却面带愠色。心里说“我们到哪都是山珍海味,燕窝鱼翅,这县令,不开眼” 。县令看在眼里,一边请天官入座,一边对天官说:“启禀天官,下官到任以来,自订了一个规矩,本县不许设宴。因为下官牢记朱子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衙门所有开销,皆为公帑,不能浪费一丝一毫,我想天官也不愿让下官自破规矩。”天官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连说:“好!好!好一个不开宴的房山县(令)!”

搜索

复制

  • 编辑:王越(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