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渤海镇大榛峪村板栗未熟 栗花先成“网红”(图)

  • 2017-06-27 08:37:36
  • 北京日报

栗子花正值开放时节。

村民正在编制栗花辫。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 通讯员 钟勇辉)怀柔板栗远近闻名,可谁能想到栗子还没熟,栗子花先卖疯了。6月中下旬,正是栗花落地时节,按照传统,栗农会把捡来的栗花编成辫子,点上火就是纯天然的“蚊香”。本是农家驱蚊土法子,却成了新“网红”,上线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就卖出了八十根。

上午9点多,趁着凉快,渤海镇大榛峪村的周传宽拎着筐进了自家的栗树园。前两天下的大雨把栗子花打落一地,入眼是白地毯一般摊了一地的花。“栗子花编辫讲究,得趁着花刚落地、有点湿的时候去捡,干了就编不上了,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就照着那10厘米左右长,长得齐整的捡。”周传宽一边说一边指导记者捡,半小时不到就能捡小半筐。

回到家里院子,周传宽把刚捡回来的栗子花散落在晾台上,一手攥着一手慢慢地捻,不大会儿就成了擀面杖粗细的辫子。“晾干以后就能用了,放上几年也不会失效。”据周传宽介绍,晾好的栗花辫点燃之后,会散发出独特的味道,相比较传统蚊香,还没有污染、不含化学成分。因为驱蚊效果颇佳,每到入夏,农村几乎家家都备着,尤其是九渡河等地, 乘凉吃饭时,点上根“火绳子”,蚊子一准儿跑得远远的。

这个月初,周传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几张“栗花火绳子”的图片。等过了一会再看,回复有了几十条,之前开农家院认识的北京城区朋友,一瞅这么个新奇物件,纷纷留言。“这是干啥的?”“好用吗?”“多少钱一根?”于是,看到商机的周传宽,也开始在朋友圈里做起了“栗花火绳子”的生意。十几天就卖出了八十根。

记者正赶上有从市里专门过来“批发”栗花辫的游客。“主要是老人带小孩在楼下玩的时候,要么就是在楼下乘凉、聊天打牌的时候,点上一根,别说蚊子,小飞虫都没有,味道不熏还挺好闻,再加上纯天然,用着也放心。”如今,周传宽家的院子里,晾台上全都码上了栗花辫。“说不准这东西,真能火。”周传宽说。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