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养鱼:山泉水里养出的虹鳟鱼

  • 2017-03-22 17:31:36
  • 北京晚报

◀老董捞鱼厉害。一网下去,多的时候能捞上十几条,而普通游客初次上手,往往捞半天也捞不到一条。

▲喂鱼时段,鱼塘里一片沸腾。

▼人工驯养的虹鳟鱼从肉食性逐渐被驯化成可以吃颗粒状饲料的鱼类。

▲清澈的山泉水。饲养密度视水质、鱼只大小而定。

◀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而得名。

▼老董的养鱼场位于山泉流向拒马河的必经之路,确保了水质、水温能达到虹鳟等冷水鱼的要求。

“这儿水好,山泉水流到拒马河里先从我这儿过一道。好水出好鱼呀,虹鳟鱼肉质好,全凭这水。”天气渐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沿岸养鱼的老董开始忙碌起来。和往年一样,他的小养鱼场大概要出产十万斤左右的鱼,才能保证一年到头的辛苦有个好报偿。

50岁的董凤中在山里养虹鳟鱼已经有11个年头了。附近的饭店和市场不少都是他的客户。聊起这些年养鱼的酸甜苦辣,老董最为感慨的还是2012年发大水那次。当年,汹涌的倒灌河水顷刻间淹没了他正在出鱼旺季的鱼池……“我们当时已经跑出家门,趴在高高的铁道桥上往下看,眼看着家里的房子被淹没了,鱼池里的鱼也跑得一干二净,养鱼场整个毁得没了样子。”

自然灾害过后,老董没有退缩气馁,默默地开始灾后自救重建。上天往往垂青顽强的人,当地畜牧局统计灾后损失并计划给予适当补偿时,老董的养鱼场里已经放上了新的一批鱼苗。这对当年十渡、野三坡乃至北京房山一带的旅游经济恢复弥足珍贵。他也因此得到了最高额的补偿——十万元。这对当年的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如今,老董的养鱼场除了虹鳟外,还饲养了金鳟、俄罗斯鲟、雅安雅鱼等品种。他感觉这两年城里人对虹鳟鱼的消费热情和购买力有所下降,多养殖几个品种,也是为了尝试扩大销售渠道,不把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

本报记者 刘航 摄影报道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