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只是餐饮用的器具,但是在清朝国力强盛时期,为了庆祝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大臣们纷纷进献了宝物,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垂爱。
金胎绿珐琅嵌红宝石高足盖碗
清金胎绿珐琅嵌红宝石高足盖碗是乾隆爱不释手的宝贝。传乾隆四十五年,西藏六世班禅为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敬献的贡品中有盖碗一只,乾隆十分喜欢,特命人仿制了此器。这两件姊妹文物成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见证。

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银胎绿珐琅嵌红宝石右旋螺盒
此件螺盒螺体右旋,表面光滑,通体白色并呈现纯净珍珠光泽。螺盒利用海螺自然形态,在螺口处巧妙镶接银胎绿珐琅嵌宝石盒,整器浑若天成;盒圆口微侈,盖上附葫芦形纽,螺盒整体为僧帽式;盒体绿珐琅地满饰缠枝花,花朵为水滴形红宝石镶嵌,边沿再点缀以硝石、绿松石等。海螺配有描金鞔皮匣,匣盖内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乾隆四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班禅额尔德呢恭进利益珐琅镶嵌海螺一件。
海螺原为召集众人时发号令之器,亦可作乐器。螺声嘹亮勇猛,且传达致远,可代表佛法远闻、降魔、消除众生内心恐惧等,因而海螺又有弘扬佛法、驱魔降魔的含义,亦称「法螺」,是佛教常用的法器和供器。右旋海螺稀少珍贵,而此件海螺又是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特为庆祝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敬献—他跋山涉水历经一年多时间才由西藏赶到北京,到京后却不幸因感染天花病逝,此件海螺亦因此而具有更特殊的历史意义。

金銮花卉纹嵌宝石盒
此盒用金成色较高,盒上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318粒。

翡翠嵌珠宝鱼式盒
翡鱼式盒,清,长27.8厘米,宽7.2厘米。翠色青绿。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 《咏痕都斯坦玉鱼》。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

金嵌宝石炉、瓶、盒
金镶宝石朝冠耳炉 、金镶宝石松竹铲箸座、金镶宝石梅花带座香盒“三事”即炉、瓶、盒的组合,是置于室内燃放香料的成套用具。其组合方式始见于清朝,是重要的陈设用品,在书房、厅、堂的几案上均可设置。“炉”可燃香。炉的盖、耳、足、座都是金花丝嵌红、蓝宝石和绿松石。三足为镶金嵌宝的象鼻和象头。“瓶“中插有铜镀金铲一柄,箸一双。铲用以铲香灰,箸用以夹香料。铲面正中为团寿字,四周围有蝙蝠,取义福寿双全。瓶身下为满饰珠宝的松鹤座托。“盒”是盛香料的器具。当时用的是檀香、沉香、龙涎香、切花香等块香。盒下有花丝嵌宝梅花托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