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安静,从远郊搬到喧嚣热闹的市区,多少有点不习惯,经常宅在家里,很少外出,蛰居了差不多一个秋冬季,才试着涉足小区外的大街小巷,熟悉周围的环境。
出门不远有条小河,早晚散步走过几趟,才知道叫莲花河,滨河两岸绿道规划有序、景观设施精雕细刻,花木园林匠心独具,如同走进公园,所以也叫莲花河公园。

今年北京的气候有点反常,冬季无雪,春天雨雪、雾霾、狂风与沙尘天气交替现身,开春的一场雨雪,带来了倒春寒,让春天的脚步放慢了许多。几场雾霾与风沙较量过后,终究迎来了最美人间四月天。
正逢周末,一场春雨带来的大风把北京的雾霾天刮走,喧闹如常,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树木绿坪散发着春花新草初吻的芬芳,天空清洁如洗、湛蓝似镜。

晚饭过后,大风渐息。夕阳西下,和风煦煦。乘兴漫步,莲花河畔,日暮温馨,春意正浓,清浅的河水倒映着花红柳绿的幻影。

走过天桥,遥望西客站方向,来往的车流如织,日薄西山,天际却是璀璨辉煌,金色黄昏里的西客站,是心中的天堂,每次回家必经之地,太阳落下的地方,可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有些莫名的欢欣,回忆家乡那些遥远的人与事,一缕淡淡的惆怅涌上心头,可是游子身在异地的乡愁情愫?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印象中文人墨客留在这个季节的千古绝唱浮现脑海。
春雨、狂风、夕阳、月圆,意象纷呈,一景一景的变幻;柳绿、梨白、桃红、鹅黄,色彩缤纷,一树一树的花开,莺歌燕舞,花香鸟语,一隅宁静、修篱种菊,剪字为诗、煮酒烹茶,自是心中向往的桃花源。
每次到莲花河散步,都喜欢来到源头,从“广安荷香”景点的奔马铜雕广场,沿北京西站暗涵出口处零起点开始,让思绪信缰漫步,飘逸历史的长河,如同冲出沐浴的奔马,穿越秦唐汉武,跨过宋元明清,走进新时代。

路过水芸台,一对跑步过后的爷孙俩凭栏小憩,爷爷给孙女讲述莲花河的故事。从老人的口中,我听出莲花河曾经叫“洗马河”,是凉水河水系,与皇家园林颐和园、莲花池相通,自战国、西汉乃至金、元、明、清都有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铫期到北方作战,鞍马劳顿,经常在河边洗马歇息,时间长了就叫“洗马河”,金代的时候才叫莲花河,是金中都城的主要供水水系,在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老人讲述,解放前莲花河是条野河,两岸散落的都是村庄、田地,每年夏天雨季,莲花河都会涨水,有时候洪水泛滥,淹没周围的农田、道路,冲毁民宅,几乎每年都有淹亡的事情发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莲花河两岸环境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解放初期农田村庄、芦苇湿地,变为工业钢厂、城市家属区,也有一些农田菜地,后来上游颐和园、莲花池水系清淤挖土、蓄水改造,水量逐年减小,最后就成了北钢厂和生活区排放污水的废水沟,变成了一条浑黑熏天的臭水沟;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也进行了多次治理后,水虽然不臭了,却仍是野草丛生、垃圾漂浮、蚊蝇乱飞,人们也不愿意到河边。

莲花河作为北京的亮丽工程进行了提升改造,经过近几年的清理整治,莲花河两岸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2015年,作为国庆节献礼工程,莲花河进行综合治理改造,环境改善更大,变成了公园绿道中的清水河。
眼前,莲花河水清岸绿、花草芳香,河畔高楼林立、灯火阑珊,道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承载了多少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
从河边的标示牌上看到,莲花河滨水绿道已经是西城区的第三条滨水绿道,绿道北起广莲路与南蜂窝路交叉口,南至西城区界,从北京西站暗涵出口起,南至红莲南路,经丽水莲花和广源小区、广安门外大街、甘石桥、马连道南街和红莲南路,全长2.4公里,滨河绿地、两侧河坡绿地以及沿河东西侧路总面积约15.7万平方米。

莲花河滨水绿道蕴藏深刻的文化内涵,围绕“生命印记、故都风采——乡愁”主题建设,通过充分挖掘两岸区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梳理现状交通、丰富活动空间、提升服务设施等多种手段,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可看、可游、可用、可追忆的城市绿色生态休闲廊道。使莲花河滨水绿道成为一条服务百姓多彩生活的休闲廊道、一条充盈莲花河浓浓乡情的文化廊道、一条遍布北京本土特色植物的绿色廊道、一条引领新时代健康生活的活力廊道。

在绿道建设中,突出地域历史与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通过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符号,唤起人们对于历史、对于这片土地的记忆。
继续漫步,欣赏莲花河独有的“一河、两带、五景”的春季景观。

“一河”就是以莲花河为中心,对绿道范围内2.4公里长的河道顺河堤河坡进行绿化,对莲花河东西侧道路进行硬化整修。在河岸及水位线上增设人行栈道、活动平台和临水栈道,在河坡种植柳树、花灌木,紧邻栈道种植芦苇和荷花,丰富水岸景观。
“两带”就是把莲花河东西两岸建成植物绿化带。在充分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增加花卉、彩叶植物,达到增彩延绿的效果;在河坡绿地以垂柳和春季开花灌木为主,河道内以能改善水质又具有观赏性的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为主;滨河绿地则种植彩叶树、充实花灌木,增加地被植物,强化绿化景观效果。
“五景”就是指沿河道自北向南建成“广安荷香”、“纳福迎祥”、“同乐佳境”、“莲河印象”、“红莲往事”五大景区,各个景区融入了追忆乡情、感受书香等丰富的文化元素。
走进“广安荷香”景区,从雕刻在护栏上、墙砖、地灯、音箱、立柱等上的荷花图案,就能深深体会到莲荷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每个景点,都被赋予莲的寓意。
莲花被尊崇为花中君子,《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更是影响深远。
水芸台就是按莲花的形状和寓意设计建造的。水芸,俗称莲花,是中国常见的水生植物。唐元结《演兴•初祀》诗:“献水芸兮饭霜秈,与太灵兮千万年。”清历荃《事物异名录•花卉•荷》:“《广事类赋》注:莲花,一曰水芸。”
水芸台位莲花河道转弯处,是河道和小马厂路的汇聚点,过往人多,成了景观焦点。水芸台分两层,放大了滨水平台空间,驻足如莲的亲水平台,观赏河道优美的河道景观,人即融合到河景之中。
我喜欢站在水芸台观景遐想,远观普通老百姓自然朴实、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近思新届领导人强力反腐,日渐清廉的政治生态,心中自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欣慰。
走过水芸台,沿莲花河公园北入口进入垂柳小道,一串串大红灯笼把鹅黄的柳条映衬的更加婀娜,在休憩广场四周,儿童书屋、秘密花园、园艺推广中心、儿童娱乐区、益清轩都是依地势修建而成,星罗棋布,个性十足。
秘密花园静谧祥和,是专门为孩子们创建的小型自然生态系统,傍晚也给年轻的伴侣提供了一个静心交流倾诉的私密空间;儿童娱乐区,孩子们欣赏青蛙乐队平台,钻洞攀梯、欢笑追逐;广场边的木条桌凳上,一位小姑娘在妈妈的陪同下,专心地写作业……景区每个景点都恰如其分,精准镶嵌在公园的各个角落。
离开休憩广场,便到了荷香桥,登桥而过,是平行于两广路的一段笔直窄幅的河道,绿意盎然的河边小道和堤上健身器材一直通到白石桥。
接下来就到了位于白石桥西侧“纳福迎祥”景区,也是莲花河南段的北起点,围绕百姓“请门神、送春联,纳福迎祥,贺新春、道太平,岁岁长长”习俗创意,结合“乌漆抹黑”的传说,以展示历代门神为主,打造了一处喜庆、欢快、延承传统风俗的滨河活动广场,寓意门神为百姓守平安。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居民开展“拓门神、写春联、纳福迎祥”的互动活动,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集体活动的场所,体现邻里友善,文明和谐的价值观。途经“九鱼图”广场,这里歌声阵阵,聚满了劲歌热舞的中老年人。
来到“同乐佳境”景观区域,这里河岸和居民区联为一体,是居民集中组织演出、比赛等活动“同乐坊”。此刻,秦腔之乡《红莲班》京城学艺社正在现场演出,引来诸多秦腔爱好者围观欣赏。
继续前行,可以看到“莲河印象”景观,把莲花河畔过往的景物融入设计,增加居民对故乡的热爱;“莲香书院”景观,则是根据百姓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打造社区居民聚会、交流、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一路走过,滨河公园景观和周边的小区居民楼巧妙相连,绿道延伸到附近的居民小区内,路径相通,绿地分布合理,活动空间拓宽,交通更加便利。社区边就是公园,公园边就是社区,居民出门就是公园,休闲娱乐,自在方便,也为许多来京务工人员提供了休闲场地,绿道公园内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设立太阳能充电桩供电保证信息通畅,随处可遇见操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在随性地与家人视频聊天。
从老百姓的交谈中得知,莲花河滨水绿道园林式规划,景观净美如画,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这些年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维护,特别是实行河长制,群众有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河道尽头的小广场,一些热心的居民讨论着继续整合资源、认养植被、投资续建、放着水鸟、为景添睛等话题,一位大爷学着讲述了他反映问题的情景:“您好,这里是莲花河河长值班电话,今天值班河长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小东,请问您有反映什么问题?”市委常委、管干部的部长亲自任市级河长,能管好人,更能解决好河水的问题;区、街道、社区都是主要领导任河长、河段长,这么重视河道监督管理,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相信,莲花河在新时代,在北京市政府“保卫首都蓝天,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下,在各级河长的监督管理下,在周围群众公益大爱、珍爱自然的关心下,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