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同心”奖牌与玉文化

  • 2022-02-08 10:23:44
  • 北京晚报

▌张德斌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正面形象来源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圆纹玉璧,背面装饰纹样则源自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300多年)出土的双连玉璧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创意也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龙纹玉璧。在北京举办的两次奥运会,其奖牌设计都紧扣玉文化,既体现出“双奥之城”的传承,也向世界展示出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

同心圆纹玉璧正在国博展出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正面视觉来源的同心圆纹玉璧,目前正在北京展出。

这件同心圆纹玉璧,出土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他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

南越王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随后启动考古发掘。除了大量的金银器皿,这座墓还出土了大量玉器,特别是有各种玉璧71件,而且形制多种多样,堪称玉璧宝库。其中有一件大玉璧,直径达33.4厘米,在目前出土的汉代玉璧中,这块玉璧形制最大,被称为“汉璧之王”。

据媒体报道,南越王博物院相关人士介绍,冬奥奖牌重要创意来源的双身龙纹玉璧(即“同心圆纹玉璧”),为青玉材质,呈深绿色,出自墓主棺室棺椁头箱内。璧面以三个同心圆分为三区,又称三区玉璧,在墓里共出土5件,这种类型的玉璧在同时期的汉墓中极为罕见。

目前,同心圆纹玉璧以及浅浮雕菱格蒲纹玉璧、线刻涡纹青玉璧等六件玉璧,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展出。

除了数量惊人的玉璧,南越王墓还出土了11套玉组佩、58件玉具剑饰以及由2291块玉片连缀而成的一套丝缕玉衣等文物。西汉初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在自己的陵墓中陪葬如此大量的玉器,并非偶然现象,它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一次集中体现。

在全世界各种文明中,以玉文化为精神内核的只有中华文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最早起源于中国,而且数千年来没有间断过;二是中国早在250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一整套以玉为核心的礼仪制度和“以玉比德”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至今仍对华夏儿女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玉”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玉”泛指各种美石,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字的解释就是“石之美者”。狭义的或比较严格的用法,则专指软玉和硬玉。软玉和硬玉称为真玉,真玉与“美石”之间,在色泽、外观组织、硬度、比重等方面的区别是明显的。硬玉在我国的制作使用大约是从18世纪(清乾隆时期)才开始的,软玉的历史则悠久得多。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真玉的民族。2015年,考古人员在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遗址早期墓葬遗存中发掘出土了玉珠、玉管、玉璧、玉斧等12件玉器,经科学检测为9000年前的文化遗物,其中光泽莹润者多为透闪石玉。这是截至目前全世界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真玉器物。

在此之前,我国考古人员发掘了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7000年前的查海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以及距今5700年前的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在安徽发掘了距今5300年前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在浙江发掘了距今43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都有数量可观的真玉器物出土。这些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我国史前玉文化的璀璨星空。

如此深厚的史前玉文化积淀,必然对进入文明阶段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早在西周时期,贵族统治阶层就制定和推行了“组玉佩”制度。当时,“组玉佩”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在身前,垂至腹下。成组的玉佩是各贵族阶层显示身份的标志,身份愈高,组玉佩愈长。同时,组玉佩也是礼仪场合“节步”的工具。节步,就是行步要有一定的节奏,有一定的规矩。周代贵族们常以“组玉佩”中玉件互相碰击的声音作为步伐的节度,身份越高,步伐越小,走得越慢。

与此同时,“以玉比德”也逐渐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36首诗篇提到玉,占到《诗经》总篇数的十分之一还多。

这些诗歌在描摹“君子”时,常用玉的一些特质来加以比拟。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它比喻卫武公的学问、品行以及器量,如同精心琢制出来的玉圭和玉璧一样高贵美好。

《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以玉比德于君子”的重要表述: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这段话将“君子”应该具备的各项德行,与玉所具有的若干特质一一对应起来,同时将“君子”和玉置于社会道德规范的最高层次,奠定了玉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凌家滩双连玉非常罕见

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的视觉来源之一,就是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一件极为独特的双连玉璧。

说到其独特性,不光在于它的古老——距今5300多年,还在于它的造型。史前至商周时期的璧环类玉器,标准器型是扁平、圆形、内有圆孔,并由此衍生出很多变化。比如,有的玉在外圆之外附加一些雕饰,称为出廓玉璧;有的玉在圆孔一周突起一圈凸缘,称为有领玉璧或凸领玉璧(夏鼐先生认为这种造型是为了便于穿戴)。辽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有两联体的“8”字形玉璧,还有三联体的造型,但是像凌家滩玉璧这样呈内外双环的非常少见。

凌家滩遗址1985年被发现后,先后进行12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先后在凌家滩发现玉龟、玉版、玉鹰、玉龙、玉人等珍贵文物1200多件。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精美,特别是出土的玉龙,栩栩如生,它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条玉龙。另外,凌家滩玉器的钻孔技术也令人称奇,有的孔径仅有0.15毫米,可谓细如发丝,这种技术在现在恐怕也不易做到。

史前玉器除了具有装饰作用,有的还与原始信仰有关。比如同样是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件玉龟壳和刻有八角形纹和圭形纹的长方玉片,就被中外学者一致认定是与原始信仰、占卜等有关的道具。

由于玉料的稀缺性,玉器本身又是财富的象征。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和第二次发掘的15座墓葬中,随葬玉器多的达100件,少的只有2件,这也反映出凌家滩先民在财富占有方面已出现悬殊分化。

正是由于玉器作为财富象征的这种特质,再加上玉璧比较大的尺寸和比较统一的形制,自商周以后,玉璧常常成为贵族之间相互馈赠的顶流佳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玉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还是2022年冬奥会,都在奖牌上融入玉璧的元素,一方面以玉的“仁、义、礼、乐、忠、信”之德比喻中国人民胸怀天下、乐天好客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又通过“问士以璧”的潜台词,传递了对世界各国体育健儿的诚挚问候。这实在是非常得体的一种表达。

补白

玉璧玉环怎么分?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诸多权威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

2008年3月3日,北京奥运会奖牌所用的玉全部加工完毕,相关交接仪式在上海举行。在报道这个新闻时,各家媒体又将奖牌上玉质部分的名称,由“玉璧”改成了“玉环”。这在当时引起不大不小的疑惑。

十多年后,北京迎来了冬奥会。2021年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的时候,媒体在报道中,介绍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视觉来源时统一用作“玉璧”。

那么,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上镶嵌的到底是玉璧还是玉环?两者又如何区分?其实,如何区分玉璧和玉环,不仅困扰着普通大众,在学术界也长期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古代文献中,圆形而且中心有圆孔的扁平玉器曾经被分为三类,分别命名为璧、环、瑗。这三种器型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间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在它的《释器》篇中最早对这三种玉器下了定义:“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晋代大学问家郭璞做了注释:“肉,边;好,孔。好倍肉,孔大而边小;肉好若一,边孔适等。”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名著之一《荀子》对几种玉的用途做了阐述:“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也就是说,向贤人君子致意,拿着玉璧去;邀请远方的人到来,带着玉瑗去;让出行的人回家,给他看玉环。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瑗”进一步解释说:“瑗,大孔璧,人君除陛以相引。”意思是,皇帝牵着大臣上台阶的时候,俩人各抓住玉瑗的一边。这些说法被汉代儒学家以及后世经学家普遍采纳,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不过,在面对上古玉器具体实物的时候,对于如何解释“肉”、“好”,即使是学问渊博的学者也莫衷一是。一种说法认为“肉”是指单边,另一种说法认为“肉”应该包括孔的两边;有人主张“倍”是指“正好大一倍”,有人认为“倍”应该作模糊理解,不一定是“正好一倍”的意思。

现代考古学界则结合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相关玉器实物,对历代文献上的某些解释和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1975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有57件属于传统说法的璧、环、瑗三种“礼玉”。但从这些出土实物来看,“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它们绝大部分不符合《尔雅》所说的三种比例。所以,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夏鼐先生认为,“环和瑗,实际上也便是璧。”他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一文中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或简称为璧。其中器身作细条圆圈而孔径大于全器二分之一者,或可特称为环。”

对于瑗,他认为,古代没有这种援引上阶用的玉器,“瑗”字在古玉名称中似可放弃不用。至于这些玉器的具体用途,夏鼐先生认为,从出土时这些玉器所处的死者身体部位来判断,璧环类玉器应该都是装饰品。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