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村的先烈纪念园

  • 2017-04-19 16:59:56
  • 北京晚报

冯玉祥将军为遇难的战友题词“精神不死”

辛亥滦州起义先烈纪念园石坊

■王密林

在海淀区温泉镇温泉村,矗立着一座满覆苍松翠柏的显龙山,远远望去,即可见山巅有一座轩昂挺拔的白塔,这就是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塔。这个醒目的地标式建筑是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的主体建筑之一,而整个先烈纪念园就位于显龙山的东麓,这是1936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滦州起义殉难的革命烈士所建,落成于1937年的4月。当时主持这项工程的是滦州起义的发起人之一冯玉祥将军。

和武昌南北呼应的滦州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省响应,至年底,南方各省已经光复。虽然清政府仍严密控制着北方,但革命党人也在北方积极筹划着反对封建帝制、创建共和国家的起义。10月底,革命党北方领导人、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与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计划于11月7日举行起义,组建“燕晋联军”,挥师直捣北京,推翻清王朝。10月29日,张绍曾等首先发动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实行立宪。已侦知起义内情的清政府力图扼杀起义,先是暗杀了吴禄贞,然后又迫使张绍曾去职,使起义流产。

形势陡转后,新军中的革命组织联络北方的革命志士,继续起义的准备工作。从小就以岳飞的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为座右铭的第二十镇管带王金铭站了出来,他此前就与施从云、冯玉祥秘密成立武学研究会,以筹备推翻清政府。在张绍曾去职后,12月31日,第二十镇第一、二营管带王金铭、施从云等发动滦州起义。1912年1月3日,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起义军通电全国,宣布滦州独立,并进军天津。

正在左支右绌镇压革命的清政府大为震惊,立即组织反扑。1月5日,起义军在雷庄与清军激战两小时后,王金铭等人中了清军假议和之计被捕。有着“屠夫”之称的清军将领王怀庆在雷庄将14名义军领导人杀害。烈士们在就刑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为惨烈的是白雅雨烈士,他拒绝下跪,王怀庆下令砍去他一条腿,他忍痛坐在血泊中骂不绝口,并高唱绝命诗:“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此身虽死了,千古美名传。”

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清军的士气,显示了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在1936年颁布的《国民政府令》对滦州起义予以高度评价:“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

在滦州起义25周年时,国民政府发布《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要求冀察政务委员会负责在北平西山建烈士衣冠冢、纪念塔,同时在泰山修建滦州烈士祠。1937年5月26日,在落成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为烈士们举行隆重的国葬,纪念园成为北京最具代表的辛亥革命纪念之处。

冯玉祥主持修建纪念园

走近显龙山麓,苍松翠柏掩映下是一座米色花岗石牌坊,完全是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高约两米,门额上刻隶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左右两侧的门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穿过石坊,可看到其背面横额刻着“努力革命”,左右门柱上刻的对联是“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均为“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 冯玉祥”。

这是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纪念园的第一座建筑,而在早年间,石坊前还有一座纪念堂,堂后还立有经亨颐撰并书的记述滦州起义经过的《滦州起义纪略》的一座方形石碑,令人惋惜的是,这组建筑早年被毁,已无迹可寻了。

从石坊直到显龙山的山顶,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纪念园中的建筑依山势排列在这条中轴线上。石坊后原是一正方形碑亭,今亭已圮废,尚余一座建在石台上的汉白玉石碑,其通高2.85米,正面镌“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 冯玉祥”,碑额是极富时代特色的青天白日党徽,四周环以山、云纹的图案。碑的阴面镌刻的是“冯玉祥恭录”的《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文中高度赞扬了诸先烈的牺牲精神,及追赠殉难烈士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三人为陆军上将,孙谏声等十一人为陆军少将,并均照阵亡例从优议恤,同时还要求山东省政府在泰山建立滦州起义烈士专祠,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北平西山建衣冠冢和纪念塔,在中山公园建立王金铭、施从云纪念铜像等内容。

自石碑后沿青石板山径拾阶而上,可达位于山腰的平台。平台范围约30平方米,正面前方及两侧原有石护栏,今已不存。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座八棱形上锐下丰的汉白玉石幢,高3.88米。幢身正面镌“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列有十四名烈士的姓名及追赠的军衔,碑首饰以精美的青天白日党徽及水云纹图案的浮雕。碑阴是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撰并书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铭并序》,铭文为“赫赫先烈,耿耿孤忠。弓能射虎,剑欲屠龙。生为神将,死为鬼雄。一日碧血,千年白虹。辛亥之役,革命前锋。遭时多难,败乃成功。歼我士卒,葬我元戎。裹尸不得,掩骼无从。乃葬衣冠,标识幽宫。汤山莪莪,温泉溶溶。厥旌冷圹,亮节英风。赖有国典,褒恤尤崇。刻铭勒石,昭示无穷。”韩复榘后来虽然在抗日战争中被军法处置,但不能掩盖他早年的功迹。韩复榘也是滦州起义的参加者,他对诸先烈怀有的感情是真切的,文笔自是沉痛与激昂。

民国将军题词者甚众

除了韩复榘写有铭文外,为革命烈士们题词的民国将军甚众。邓哲熙的题字已不存,而秦德纯、冯玉祥、张自忠、赵登禹、陈继淹、刘汝明所书“碧血千秋”、“国民先觉”、“英灵宛在”、“杀身成仁”、“革命遗迹”、“永昭未来”等题字仍存。这些题字者中有几位牺牲在不久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他们正是受到先烈精神的感召,用自己的鲜血践行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承诺。

衣冠冢后是一面29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平整的石壁上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书写的《礼记·礼运篇》,书写的正是先烈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石壁之上的显龙山巅是长宽各10米,高1米多的石台,周边以石栏缭绕,台上矗立着高12米的白色花岗岩纪念塔。塔为八角七层密檐式,各层塔檐覆灰色筒瓦,檐间各面饰以青天白日徽。一级塔身各立面高1.22米,宽0.66米,其中几个立面上是题字。正面题字是冯玉祥将军题写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第二面题字的内容是“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铭 邹鲁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第六面是“滦州烈士纪念碑记并铭 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第七面题字是“滦州起义诸先烈纪念塔铭 冯玉祥敬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第八面的题字为“辛亥滦州革命死难诸先烈纪念塔铭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三原于右任敬书”。须弥式塔座上每面也都有“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永垂不朽”、“彰勋阐烈”、“舍生取义”等题字。石台的基座南北两面的石壁是冯玉祥将军所题长宽各1米的汉隶“精神不死”、“浩气长存”。方寸之地,汇聚了众多民国名人的手迹,真是弥足珍贵。前人礼敬先烈之情,更是令人感慨。

瞻礼辛亥滦州起义先烈纪念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纪念园内空寂寥落,少有瞻仰凭吊者。时间会让人淡忘,普通民众牢记的是胜利的武昌起义,而失败的滦州起义则被湮没。希望大家通过此文了解滦州起义,记住英烈们的壮举。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