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铸造和使用最兴盛时期。明朝建立以后,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有“佛郎机”、“神枪”、“铁铳”等。明代在军队中,还设有使用大炮的军机营。京城保卫戍守的军队在长城关口要冲,配备神机营。
明末,崇祯皇帝为防范清军入关,命令徐光启向澳门购买大炮。澳门卜加劳铸炮厂派出炮兵统领公沙的西劳,率领大批炮手及炮厂的工匠伯多禄护送10门大炮进京。途经河北涿州时,因涿州战事告急,留下了4门大炮协助防守,剩下的6门大炮在1630年(明崇祯三年)正月初三运到北京。第二天,试炮非常成功。崇祯帝命令京营总督李守琦同提协诸臣,把大炮安放在都城的要塞,并给大炮赐名“神威大将军”。
清代初期对大炮的制造也很重视,吸取了西洋炮的先进技术,并有所发展。在大炮上安装了瞄准器,提高了发射的准确率;炮身加长,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增强了杀伤威力;再加上有了炮车炮架,运用更加灵活。康熙十八年八月,清军取得了平定三番战争的节节胜利,“神威大将军”和大量的火炮在清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今天,我们在八达岭景区内的中国长城博物馆展厅内,也能看到一门神威大将军炮。炮身上铸有铭文:“勅赐神威大将军”,从这个铭文中不难看出,此神威大将军炮的名称是皇帝御赐的。它静静的卧在那里,供人们参观研究,从它巨大的身形,不难想象当年在长城守卫中的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