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聚集了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的各阶层文化。在这里,可以来恭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地追寻历史文化的足迹,也可以乘坐三轮车游览老北京的胡同、古迹,还可以在银锭桥、烟袋斜街等地慢慢品、细细逛,追寻昔日风采、尝试发现游客自己眼中的美!
银锭桥
银锭桥虽小,却大名鼎鼎。《燕都游览志》称此为“城中水际看山第一绝胜处也。”这座小石桥,绝对是什刹海美景里的“点睛之笔”。

银锭桥,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什刹前海与后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桥两边的护栏外侧,刻有著名史学家单士元先生手书的“银锭桥”三字。这里,也是往来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火神庙和荷花市场等地的重要“中转站”。
后海
后海是什刹海的精华所在,后海北沿保留了很多人文历史。这里家家户户临水而居,风景秀丽恰似江南水乡。从古至今,这里多豪门大院,名人居所。后海胡同区里大都是以前的皇亲贵族的住所,现在更多的成为人们一种回忆所在,这里的四合院也成了香饽饽,许多外地以及国外的游客来到北京,除了要去故宫北海参观,也都不会错过到北京后海胡同。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形成于明代中叶,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条街宽大约5、6米,232米长。虽不宽不长,却是老北京的缩影,旧时人称“小琉璃厂”。因为什刹海在过去周边都是王府,满清灭亡后,皇宫贵族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就变卖家里的古玩,应运而生,这里就出现了很多收古玩的地方。
早年烟袋斜街生活气息很浓,一进街口,老北京的风味就扑面而来。古香古色的门脸,雕花镂刻的门窗,藏蓝色的大门帘,门楣上悬挂着黑漆底上写金字的牌匾,很多出自名家的手笔。
现在,烟袋斜街街道上经营小玩意等文艺物品的店铺很多,是文艺青年常去的地方。
恭王府

北京的王府凝集着鲜活的历史,浓缩着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就恭王府而言,其实不必管它有多少种争议说法,当我们把一种艺术境界、一部伟大的著作与一个无与伦比的现实府园对比欣赏时,这本身就是一件人生乐事。在占地二万八千平方米的大花园里,藏有恭王府的“三绝一宝”。

恭王府的一绝乃是花园的“西洋门”。这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处于花园的中轴线上,是花园的正门,为恭亲王奕訢所建,其形制仿制圆明园的大法海,造型典雅精巧,门额上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有一种浑厚苍古的意境,概括了整个花园的园艺风格,是恭王府内的一处“绝妙之笔”。

恭王府中第二绝就是被和珅藏藏掖掖却又敬如神明的“福字碑”。福字碑位于花园中路滴翠岩下的秘云洞正中,是恭王府的镇府之宝。为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有“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章。康熙于书法造诣颇深,其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构思巧妙,聚多寿、多田、多才、多子为一身,又称“天下第一福”。这藏宝之处滴翠岩正处于整座宅院的中心,且这座假山据说是由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宝物放得进去,却拿不出来,隐藏得非常好。这里也就成为“洞天福地”,乃是聚集福气的地方。现在不少游客仍喜欢来这里触摸一下福字,沾点福气。

位于邀月台东部的“大戏楼”是恭王府的第三绝。这也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这座戏楼呈三券勾连搭全封闭结构,面积近七百平方米,可容纳两百多人观戏,气势恢宏。戏楼两侧门窗为朱漆雕花,戏楼内四壁顶为实木墙饰藤萝紫花,全部构造不见一颗铁钉,且藤萝彩画均为手工绘制,既古朴又清新。连绵缠绕的紫花盛开于头顶,仿佛置身于藤萝架下看戏。戏楼南部设化妆室和舞台, 中间为宽敞的池座, 北部包厢是贵宾及女眷看戏之处。更独特的是,这座戏楼虽没有任何音响设备,却能从各个角度听清台上的声音,据说,这是因为在舞台四周放置的九口大缸,起到聚音的效果。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甲14号
温馨提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2019年1月7日—3月18日期间闭馆,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整修,闭馆期间停止旅游接待工作。
宋庆龄故居
北京宋庆龄故居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后海北沿46号。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庆龄故居原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从1963年起,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对外开放。

北京宋庆龄故居既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又融入了西方别墅的特点,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园林。故居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庭院里前厅有“濠梁乐趣”,后堂有“畅襟斋”,侧厅有“听鹂轩”,东厢有“观花窒”,西厢与新建的主楼相接,抄手曲廊把它们与隔湖相对的“南楼”连接,两侧假山上有“听雨屋”和“箑亭”。
园内有上百年的西府海棠、两百年的老石榴桩景和五百年的凤凰国槐等古树名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后海北沿46号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的布局建筑很像古代王府,进门便是两座养眼的假山,郁郁葱葱。故居内也是种植着海棠、牡丹、松柏等各种植物,四季皆美。建筑风格和家居摆设都保持着当年郭沫若在世时的样子,故居内整体清雅素净,有种大气脱俗的韵味。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如今这里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各种精巧时尚的私房小馆,老北京胡同与小资情调结合,成为北京的时尚地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
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钟楼、鼓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明、清两朝北京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始建于元代,因多次毁于火灾,在元代、明代相继重建,钟鼓楼在清代历经修复,现在所见到的鼓楼建于明代,钟楼则建于清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均对钟鼓楼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缮。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钟鼓湾临字9号
毛猴家庭艺术馆
从北海北地铁口出来,顺势拐进纵横交错的胡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旧时老北京的生活场景,有人将它诉诸笔端,写成一篇篇京味小说;有人将它诉诸颜料,绘出一幅幅民俗画作;有人则将它诉诸几味中药,做成一个个的妙趣横生的毛猴作品。

这家毛猴家庭艺术馆就是由第五代传人郭福田、崔玉兰夫妇共同经营的。房屋虽然不大,但摆放的毛猴工艺品的展架却占了两面墙,一面墙上还贴满了关于毛猴的照片与媒体的报道。
每当有游客走进来问起时,夫妇俩还为想要了解毛猴的人讲解一遍又一遍。他们摘下蝉蜕的口器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以辛夷做躯干,木通做斗笠,把白芨碾成粉熬成胶,一一黏合,就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毛猴。

作为北京胡同里的手艺人,郭福田、崔玉兰夫妇也通过毛猴的作品来展现老北京人的人文情怀与爱好。在这里,毛猴有了身份职业,过起了实实在在的小日子。
庙会上卖烤红薯和棉花糖的,天桥上“胸口碎大石”、“耍中幡”、“上刀山”的,胡同里抖空竹、抽汉奸、推铁环、放鞭炮的……关于老北京生活的记忆,就这样在一件件毛猴作品中体现出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大金丝胡同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