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这首《醉花阴》的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女词人的郁闷心境和愁思。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的她,眼看着香炉里燃烧的瑞脑香慢慢消融,而愁情更浓,像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自己孤寂的心情。
“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偏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练。深秋之夜,秋凉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一起使用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女词人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既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念之情。前两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说,傍晚时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自陶渊明后,重阳赏菊已成文人雅事,然而李清照心怀愁绪,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本是为了借酒排遣思念之情,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的离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避开菊花回到屋中。
此时女词人的感情高度升华,于是写下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在这里,瑟瑟西风中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 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销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弱不禁风。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高雅不凡。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比拟人之瘦,人之神态更活灵活现。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特定环境描绘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整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