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9,70年,北京与新中国同行。日新月异,成就斐然。追溯时光,一串串数字为她留下了印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通过挖掘、分析、梳理,以数据新闻的方式管窥北京巨变,与大家一起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这座城市的现在、展望这座城市的未来。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现有105家航空公司将这座机场与全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296座机场相连,国内(含地区)航点160个,国际航点136个。我们一起来悉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那之“最”。
1“最”早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

1958年3月2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
2亚洲“最”繁忙的国际机场
从1978年至2018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由103万人次增长到10081万人次,位居亚洲第1位、全球第2位。

2018年12月28日,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我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也是继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后,全球第二个年旅客量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
3单体建筑面积“最”大
北京T3航站楼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是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民用航空港。
科普时间到了!
被誉为“第一国门”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投入使用后的60多年时间里,曾经历了三次大扩容,见证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
1965年,机场进行了扩建,将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新候机楼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比原候机楼大5倍,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500人次。
1999年11月1日,2号航站楼正式启用。新航站楼建筑面积为32.7万平方米,大概相当于两个人民大会堂的面积;设计旅客年吞吐量为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1万人次,比首都国际机场之前的吞吐量多一倍。2008年2月29日,T3航站楼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其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到2018年底年旅客吞吐量已破亿!
可能你要问了,除了大、早、忙之外,她还有什么优点呢?那就随小编继续向下看~
4飞机起降架次 “最”多
2018年累计起降架次为61.3118万架次,在全国各机场飞机起降架次排名第一。

这个数据的背后,当然是依托于其拥有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有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行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坐不上飞机了~
5“最”早启用高效通道
2019年暑运,首都机场6条高效安检通道在国内率先规模化投入使用,每人次通过比普通通道用时至少节省了30秒。

除了快,这套高效安检通道信息系统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航班信息、人证核验信息等全流程安检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关联绑定,是未来实现离港旅客“一脸通关”服务的关键环节之一。
6“最”早启用停车机器人
2019年6月底,首都机场长期停车区的机器人智能停车场开始试运行,成为了全国率先使用停车机器人的机场。未来,大兴国际机场也将引入“停车机器人”。停车机器人的运用为乘客解决了不少的烦恼,结合高效通道投入使用,又能够为乘客节省不少时间,使整个行程变得更加的高效。
7旅客体验 “最”佳
2019年3月6日国际机场协会(AirportCoucilInternational,简称ACI)宣布2018年度机场服务质量(ASQ)旅客满意度项目获奖信息。首都机场荣获4000万级以上机场“最佳机场环境及氛围奖”、“最佳机场旅客服务奖”、“最佳机场设施及便利奖”等三个奖项。2018年首都机场ACI旅客总体满意度得分4.99(5分制),达到历史最高成绩,33项分项指标中的31项实现环比提升,其中洗手间便利性、机场环境等5项指标进入全球前五名。
更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信息小编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就留给大家一起体会吧~
下面要说说北京即将启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了~
北京第二个国际机场就是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4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6月,大兴国际机场进行竣工验收,9月下旬投入运营。

它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世界最大机场钢屋盖、世界首个“双进双出”航站楼、全球首座高铁下穿的航站楼等多项世界之最的称号。
不行了,小编已经泪流满面,这么多世界之最!好想今天就去体验一把,正式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根据规划指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通航后,将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构成“一市两场”航空双枢纽;这两个航空枢纽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构成“三地四场”京津冀机场群。
一个城市拥有两个国际机场,这不仅是北京的新机遇,更是未来大城市航空发展的趋势。
“70年我与新中国同行”项目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光明网承办、北京政务新媒体发布厅79家成员单位共同支持。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运用短视频、微纪录片、长图、视频专访和VR全景、数字新闻、互动直播等七种形式,策划那些年温暖在北京、那些年奋斗在北京、那些年生活在北京、那些年绽放在北京以及大美北京、数解北京、史观北京等七大主题,共计70个作品,全景、多维、立体展示京华大地70载流金岁月中的温暖瞬间与辉煌成就。
作品将通过“北京发布”政务新媒体平台、光明日报、光明网官方账号和海外账号、北京政务新媒体矩阵、北京发布海外账号、市级媒体和各区融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通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一点资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知名平台进行推广;还将翻译成泰语、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在相关国家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这些作品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献给新中国、献给北京,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