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方便市民探访红色旅游资源,重温红色记忆。本文小编要推荐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之旅:陶然亭公园和中山公园。
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园内的古刹慈悲庵,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先驱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中山公园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位于公园里的来今雨轩茶社,100多年前,李大钊、邓中夏等先进知识分子,鲁迅、叶圣陶等文人墨客曾在这里以文载道,以茶会友。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国家级AAAA景区(点),北京市精品公园。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积为16.15公顷。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园内的慈悲庵始建于元代。著名的林则徐、龚自珍、秋瑾等爱国志士常来此吟诗抒怀。“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也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现在此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岛上有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高君宇和他生前女友石评梅的墓碑。

1985年,在园内西南部辟建了“华夏名亭园”,占地10公顷。华夏名亭园纵跨2000多年历史,在全国6省9市精选各地名亭10余座。所选名亭造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下车即可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地处北京市中心,东邻天安门,占地面积23.8公顷,是一座具有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辽代这里曾是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辟建为社稷坛。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这里举行过1300余次祭祀活动。

1914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创意、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曾来园参加大型游园活动。园内有辽柏、社稷祭坛、中山堂、保卫和平坊、兰亭碑亭、格言亭、蕙芳园、唐花坞等著名景观。
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茶社,始建于1915年。在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布展,今年6月1日来今雨轩正式对公众开放。十几天来,2000余人预约来此参观、了解百年茶社的红色印记,在一张张历史照片和展陈中回望历史,感受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早期人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使命。

许多人对来今雨轩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茶社、餐饮,殊不知,百年前的来今雨轩茶社,承载了中国进步青年的光荣与梦想。正如大门旁挂着的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当年许多进步青年与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一道向着光明前行,在此传播革命思想。

大厅西侧还有一块特别的展示区,透明的玻璃罩下整齐摆放着54块地板花砖。据了解,这是1915年从德国引进的砖,当时是铺在大厅入口处。目前收集起来,集中保管。现在大厅里的地板花砖则是按照民国时期的工艺、花样重新烧制铺就的。

修缮后重新开放的空间,既还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茶社经营,也布置了展览,设置了展品,就是希望通过“展用一体”,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
预约方式:公园为游客提供定时定点免费讲解服务。团体游客可通过“北京市中山公园”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一天以上(9:00-16:00)预约讲解服务。预约讲解时段为:9:00、10:00、11:00、14:00、15:00五个时段,团体预约人数为7至15人/次。散客可现场登记预约讲解服务,公园将根据预约情况调配安排现场讲解。市民游客也可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收听“线上讲解”。
特别提醒:由于展览、营业面积有限,为确保安全,室内瞬时最大接待量为60人,当室内游客达到上限时,请配合工作人员疏导有序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
交通:
1.乘坐1路、5路、52路公交车,在“天安门西站”下车,路北侧向东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南门;乘坐5路公交车,在“中山公园西门”站下车,路东侧向北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公园西门。
2.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西站”下车,出B口路北侧向东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