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红色古村之旅

  • 2020-10-15 15:59:05
  • 北京旅游网综合

探访“门头沟区黄安坨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回顾红色历史,感受革命星火在京西点燃的历程;走进“斋堂镇黄岭西村”体验500年悠久历史的古村风貌和红色历史;来到“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学习京西山区中共组织创建和成长的光辉历程。

门头沟区黄安坨毛主席批示纪念馆

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远近闻名。这家纪念馆启动建设于2005年,为的是纪念1955年毛泽东同志对黄安坨村的一段批示。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何能得到毛主席的批示?到纪念馆里转一转就知道了。根据馆里的图片文字资料介绍,1952年春,黄安坨村村民任成龙带头办起了黄安坨村第一个长年互助组,当年互助组粮食亩产比以往正常年景增产一倍以上。1953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农村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正式公布实施。1954年北京市委工作组以任成龙互助组为基础建立黄安坨村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1955年10月,为了制定农村合作社发展畜牧业、林业、农业、副业以及改善社员生活的计划和措施,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林局和京西矿区区委共同组织了一个山区生产规划小组并选择黄安坨合作社为试点,制定了1955年至1967年《黄安坨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远景规划》。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选编《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收录了《黄安坨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的远景规划》。并且对此写了“编者按”:“这是一个十三年的长远计划,可以作为各地参考。这种计划的用处,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使人们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出的一步。这种计划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还要用每一个五年计划和每一年的年度计划去加以具体化。由于几个年度计划的施行,远景计划会要一再加以修改的”。

为纪念这段历史,2005年门头沟区政府、清水镇政府决定在黄安坨村修建毛主席批示纪念馆。纪念馆前是纪念广场,一座汉白玉石雕刻的毛泽东半身纪念像矗立在广场后方。2米高的纪念碑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批示黄安坨村的手迹。后来村里又依托纪念馆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现在,黄安坨村“毛主席批示纪念馆”已是京西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千余人次。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

黄岭西村

黄岭西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京西深处一座宁静的小山村,穿过村子主街只需10分钟。村子虽然小,但它却有着500年的历史。

黄岭西村的农田极具特色,以梯田为主,还流传着“一亩十三堰,地块组成山,越往上越小,数数数不全,拿起草帽走,帽下是一堰”的民谣。如此梯田,京郊少有,可谓关窗掩此景,开门见春田。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

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一路驱车,往雁翅镇走,导航到田庄村,你会看见红旗在这里飘。

京西第一党支部位于雁翅镇田庄村,以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创建人崔显芳的革命事迹为主线,通过历史回顾、情景再现、缅怀先烈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京西山区中共组织酝酿、创建、发展和成长的光辉历程。

以其创建人崔显芳等人的革命事迹为主线,集中展示了京西山区中共组织创建和成长的光辉历程。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总之,一句话——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