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曲折而漫长,有过辉煌也有过血泪,但无论是辉煌还是血泪,都在岁月的长河中深深地刻下了一笔又一笔,每一笔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铭记,它们永远和我们伟大的祖国息息相关。红色旅游,既可以观光赏景,又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可谓游玩学习两不误。
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城楼是1988年1月1日才对外开放的,此前天安门城楼一直是“游人止步”的禁区。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房分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城楼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有正脊一条,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龙吻,另有垂脊8条,在垂脊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龙吻,又称为“鸱吻”,鸱尾的形状呈月形,有点像鱼的尾巴,又有点像鸟,人们当时把它装饰在屋顶上,其作用有“避火”镇灾之意。城楼上的雕花落地大窗户,雕工精致,朱红基调上勾勒的金色点线,极具大气和贵气。
城楼上挂着国徽。这枚国徽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19号铸造车间的铸造班长焦百顺与他的同事,根据样稿制作。在周总理的督促下,有关部门派了8个可靠认真的师傅,去挂国徽,要求一定挂正。后来为了以示负责,挂国徽的师傅名字全被写在了国徽背面,这一做法也被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升旗仪式
来北京不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那是不完整的~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长5米,宽3.3米,旗杆高度为30米。旗杆基座由汉白玉砌成。天安门广场每天都要举行庄严的升降国旗仪式。1997年,天安门广场国旗被中宣部评为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升旗时间视具体日出时间而定,一般为5:00~7:00。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

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经过数次方案设计,最终敲定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放在现在的位置。这个位置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都是非常合适的,即处于中轴线上略偏南的位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规划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博)的设计留有余地,使得这三个建筑与天安门之间形成菱形,不同的位置都有很好的视角。
交通:
乘北京地铁1号线,1、5、10、20、52路公共汽车天安门东下车。
乘北京地铁2号线,9、17、22、44、59、66、67、69、71、120、673、93、622、608、901、特2、特4路、BRT1等公共汽车前门下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
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
1976年11月,圆明园管理处成立,1988年1月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 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开始对社会开放。经过1990年、1993年两次征地,圆明园遗址公园回收了盛时圆明园规模的全部土地使用权。1996年9月被六部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11月,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北京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

2000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2010年10月12日,荣获“北京新十六景”之一,成为最新的代表北京魅力的16张名片之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已经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圆明三园开放区内的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了历史原有风貌,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迷人景致;初步形成了以松、竹、柳、荷为主题的植物景观,数十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季节性花卉如霞似锦;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如绮春园新宫门、鉴碧亭及长春园欧式迷宫等重现昔日光彩;部分建筑的基址尚可找到,数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更是引人注目。整个遗址公园已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既有洋溢着大自然气息的山林野趣,又富有遗址的特色,也具备公园的功能,实为一处难得的休憩、游览佳处。

历经沧桑的圆明园,如果说大水法遗址还称得上是一段断壁残垣,园内还有随处可见的一块块大石头,看着旁边的介绍,简直不能想象这些地方曾经都是殿堂楼阁。迷宫遗址也是必去之地。园内还有一个地方,必须不能错过,那就是复制十二兽首所在地,室内有对十二兽首的影像介绍。这些国宝,有的已经回归祖国,有的至今还不知所踪。游览圆明园,你会深深体会到盛世来之不易,更会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情怀。

从自然景观上看,圆明园春季也是鲜花满园;夏季最宜人的景色则是满园荷花,在偌大的湖面上,游船在荷花间穿行,景色可以媲美白洋淀;秋季满园红叶,尤其是靠近东门的银杏大道引人注目;冬季则是一片肃穆,也别有一番意境。
交通:
公交线路:到达圆明园绮春园宫门乘车线路有331、432、498、628、664、690、696、697路等;到达圆明园长春园东门主要乘车线路有432、717、982、特4路等。
地铁: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B口。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双清别墅

人人都说香山的红叶美,其实无论哪个季节,香山那独具特色的美都不会让人感到失望。香山除了风景美,香山的故事也同样触动人心,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意义。在香山南麓,有一座庭院,它就是双清别墅,如果你来到香山,可不要错过这个地方。


双清别墅因院中有两股清泉而得名,“双清”二字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1920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在香山创建“慈幼院”,将此处辟为私人宅邸,更名为双清别墅。

走进双清别墅的大门,可以看到院内有山、水、树、石,还有一池清澈的泉水,池边有一座亭子,亭子后面有一排平房,淡雅幽静,风景秀丽。
双清别墅不仅有着优美秀丽的风光,还富有厚重的历史气息。这里曾是毛泽东主席住过的地方,曾经发生过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它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向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那段光辉的历史。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主席就住在双清别墅。在这里,毛泽东主席不仅指挥了渡江战役,还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院内的六角红亭,是双清别墅的标志性建筑。这座亭子看着很简单很普通,但是却见证了很多历史。


双清别墅现设有上、下两个展室,其中,上展室设有《毛泽东在双清》展览,下展室为毛泽东双清旧居陈列室。看到办公室内墙上挂着的地图,毛泽东主席在书桌前运筹帷幄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交通:
乘车路线:318、331、360、563、630、696、698 达到香山站。
自驾路线:
1.从五环路到香山:由香山路出口下五环,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2.从四环路到香山:由四海桥出口下四环,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经过闵庄路,到旱河路路口向北行,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3.从香山南路到香山:向北行驶经过红旗村,到卧佛寺路口向西(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4.从颐和园到香山:从青龙桥向西行驶,经过厢红旗、娘娘府,到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
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

被誉为“平北红色第一村”的沙塘沟村位于延庆区大庄科乡西部,军都山脉燕羽山主峰(1278米 ) 东南侧, 距大庄科乡政府10公里。村域面积12400 亩,全村105户,292人。“平北红色第一村”的含义是:“平”指的是北京;“北”是指北京以北,张家口以东,承德以西的三角地带,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所辖昌平、延庆、怀柔、怀来、赤城等十四个区县;红色象征着激昂热烈,是指早期性、先进性、革命性;“第一村”,是指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是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1938年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沙塘沟村诞生,发展了6名农村党员。抗日战争年代,老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游击队后方支援前线,妇救会为战士做饭、做军鞋、缝补军装,儿童团站岗放哨,村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做出了重大贡献。

“平北红色第一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于2003年6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在沙塘沟举办了“平北红色第一村”革命传统教育展览,成为延庆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委宣传部、团市委、首都大学生联合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命名沙塘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建有展室面积200平米,展出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介绍平北地区革命发源地—大庄科地区党组织、党员的发展历史,以及宋(石仑)、邓(华)四纵队的刘国梁、史克宁等领导人民同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第二部分是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内容是:老六区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情况;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反映大庄科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2004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委教工委、市教委、首都大学生联合会、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六部门,联合授予“平北红色第 一村”为“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2005年,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投资9万余元对沙塘沟战斗遗址、第一批党员活动旧址、消息树旧址、八路军供给处等5处景点进行恢复,2007年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0月,大庄科乡开放式体验基地正式启动,体验项目包括穿军装、参观展室、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白乙化雕像、听战斗故事、祭奠英雄谱、拓展活动等。
交通:公交925路大庄科站下,换乘y16路沙塘沟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沙塘沟村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始建于1989年,坐落在京郊著名旅游景区龙庆峡入口处,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园内主要纪念设施由纪念碑和纪念馆组成。纪念碑于1989年落成,主体净高14米,宽6.3米,碑文“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纪念馆1997年开馆,2007扩建,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线500延长米,主要展示了1933 年3月到1945年9月平北地区军民反抗日军侵略的史实。1995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创建首都文明行业达标单位、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是一座主要平北地区军民反抗日军侵略史实的场馆,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立足于烈士精神的褒扬和传承,以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
交通:919路快车到石河营站下,换乘y15路龙庆峡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古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