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反映明清时期的宫廷戏当中,细心的观众总会被演员服装所吸引。除了造型,服装上绣的花纹,或雍容华贵,或清新典雅,魅力十足。这,就是京绣作品。
什么是京绣
京绣也称宫绣,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选料讲究、色彩鲜艳、绣工精巧,是燕京八绝之一。

京绣,顾名思义,它是指北京地区的刺绣,又因明清时期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所以又称“宫绣”或者“宫廷绣”,正因如此,在京绣人看来,“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是对京绣最好的诠释。”
京绣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上,京绣曾是专门为帝王侯爵供奉服饰而使用的宫廷手艺。所以,京绣又叫宫绣,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绣工精湛、格调风雅,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
列入非遗
2009年11月,京绣被列为北京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1月,京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绣的特点
与如今的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京绣有着自己的特点。苏绣盛行于民间,颜色鲜艳;京绣主要为宫廷服务,色调以淡为主;苏绣用的线特别鲜艳,京绣则偏于淡雅。

龙袍是怎么绣出来的
京绣包含绒绣和金绣等不同的手艺。清朝文武百官的官服上有一块绣着飞鸟走禽的图案,这一块方形织物叫做“补子”,它就是绒绣的代表作品;而金绣是只为皇上一个人服务的手艺。和绒绣的沉稳、大气不同,金绣需要呈现出奢华高贵的效果。
皇上“龙袍”上的金龙就是金绣作品。金是宫廷手艺里很常见的一项材料。要将金子绣在衣服上,首先得捻出金线。捻好金线后,再用它来盘金龙。金线比一般绣线要粗得多,不能用“绣”的方法,而是要一根一根把它盘成图案,并用丝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