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文化有很多,但是在老北京人心中,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兔爷了。
什么是兔爷

兔爷是老北京一种独特的泥玩具,基本形式是兔首人身的彩绘泥塑,原为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代晚期,传承至今,基本只限于北京地区,其他地方少有。
兔爷的“来历”
北京兔爷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所以比较早的兔儿爷形象是“金光洞”。国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习俗,然而兔爷早期这是女人祭祀太阴星君时防止孩子捣乱而给孩子的玩具。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都有制作、供奉和陈列兔爷的习俗。
兔爷的传统形象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 。
兔爷的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关于兔爷的俗语
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喻户晓,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许多与兔爷儿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比如“兔儿爷的旗子——单挑 ”,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因为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