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漫长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灿烂的文化。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与北京这座城市一样历史悠久,且自元代起就随着北京城的建设,逐步成为这个城市的重要元素。在这座五朝古都、历史名城内,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贯穿南北,与此平行或垂直的许多胡同,将城区分割成众多方形,使整座北京城像一座巨大的棋盘。在胡同中,又分布着许多四四方方的院落,房对房、门对门甚至窗对窗,集建筑学和美学于一体,独具韵味。许多北京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胡同、四合院里,胡同、四合院也造就了地道的北京人,产生了北京的传统、北京的风俗、北京的民情。

那么什么是四合院呢?合院建筑以多栋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组合方式是以“院”为中心,单栋建筑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合布置组成,故名四合院。其最大特点为四面围合封闭、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现知我国最早的四合院是在西周时期出现,距今3000余年,位于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这套四合院已有了前后两个院子,四周房屋围合,前院正房为前堂,用于宴会和礼仪,后院的是后室,用作主人的日常起居,东西两侧的房子给其他家庭成员居住 。

后来经过诸多朝代的发展变迁,北京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又分为一进四合院(又叫单进四合院)、两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等。一般只有有权有势的人家才能住得起多进四合院,比如《红楼梦》中地位崇高的贾母,住的就是五进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院落宽敞,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尽享自然之美。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十分方便。关起门来自成天地,但四面房门又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更重要的是建筑布局极其讲究,大门、门墩、影壁、彩画、蝎子尾、门簪、砖雕等处处有深意。
大门
大门即是四合院正式的大门,也是四合院的第一进门,四合院的大门因等级不同有很多不同的样式。
门墩石

门墩石也叫门鼓石,常在大门的前后两侧,或者二门(垂花门)前后。院内独立影壁下由石料制作而成。
影壁
有的四合院中设有影壁,一类置于进入大门迎面的墙上,此为照壁。另一类设在门外与大门相对,中间隔着胡同。还有一类规格较高的,在大门两侧,在平上“八”字形打开。这类影壁被称为“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
彩画
彩画是外部装饰,主要在枋子、垫板和梁头等部位,一般的四合院中使用的是最简单的苏式彩画。彩画中间有半圆形“包袱”,画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等。
蝎子尾
一般在四合院建筑的正脊两端,院落大门的正脊两端也常见,是民居中鸱吻的代替物,因两端向上翘起,与平面有35°夹角,像蝎子翘起来的尾巴而得名。
门簪

常见的门框上,可以看见两个或多个凸出来的小木块,这东西就是门簪。在早期是有固定和连接作用的,汉代时期多为方形。发展到后期演变成了一种装饰物,开始出现八角六角甚至花形,上面也会有吉祥等字样出现。
砖雕
砖雕在四合院中很常见,在墙心、墙头、屋脊出现,常见图案为松竹花鸟等题材。
随时时代的发展,四合院离人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但是古老的京城四合院建筑,仍旧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最普遍、最多样的特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多年来,北京市有关部门为保护胡同和四合院做了大量工作,划出了成片的胡同保护区,在诸多四合院也做了保护性标记,并对一些胡同特别是胡同内的四合院进行了修整。
城市是人聚居的地方,城市的魂在于人,老城区只有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真正的京味儿,留住老北京的魂儿。做好胡同四合院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才能让胡同和四合院永远洋溢着浓郁的京腔京韵京味,真正留住老北京的乡音乡情乡愁,使之成为北京永久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