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它明代即出现于北京地区,清代以后日渐盛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京西太平鼓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清代宫廷中旧历除夕也要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之意,所以北京也称太平鼓为“迎年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石景山太平鼓
石景山太平鼓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五里坨、模式口、北辛安、古城村、衙门口等村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和腊月是它的活跃期。太平鼓大如蒲扇,下安鼓柄,有正圆、扁圆、梯形、八角形等多种鼓形。它以三种方式在民间传承,其中最主要的是家族传承,其次是村民自发学习传承。石景山太平鼓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可以通过节奏变化表现出不同情绪。鼓既是乐器,又是道具,表演时和舞有机配合,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者左手摇环,右手击鼓,发出清脆的音响,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女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扭劲”和“颤劲”,男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搧劲”和“艮劲”。太平鼓音乐主要由鼓点和曲调两部分组成,鼓点有十几种之多,击打太平鼓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一系列的技艺。
怪村太平鼓
怪村太平鼓动作小巧,感情含蓄,节奏明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准和艺术价值。其内容多取自村民日常生活,表演中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演动作简单易学,队形变化丰富多样,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怪村太平鼓中用作舞蹈道具的鼓系以桑皮纸加工而成,制作工艺独特,结实耐用,声音清脆悦耳。怪村太平鼓套路众多,最多时可达几十种,目前仍保留有“圆鼓”、“圆鼓代推磨”、“四方斗”、“六方斗”、“八方斗”、“卧娃娃”、“三人两头忙”等13套,而以“三人两头忙”和“卧娃娃”最具特色。怪村太平鼓音乐由曲牌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曲牌又叫“鼓点”,既是套路名称,又是音乐曲牌。太平鼓曲牌以2/4拍居多;歌词在表演时打一段鼓唱一段,它主要包括“绳歌”、“十二月古人名”、“太平歌词”等内容,目前能收集到的只有“十二月古人名”和“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