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传奇】鼓楼后曾是“三不管”

  • 2019-07-19 15:11:15
  • 什刹海的传说和故事

鼓楼后曾是“三不管”

地安门外大街北端的钟鼓楼,建于明代,内城形成了从前门到钟鼓楼的中轴线。明代北京城划分成了两部分,中轴线以东属大兴县,中轴线以西则为宛平县。

在两县结合部,容易生出事端。出了事属于谁的职责?谁来出面处理?常常择理不清,成为糊涂账。为此到了清代,专有一条律例规定:在前门大街或鼓楼前大街发现“倒卧”(冻、饿、流浪死于街头者)时,如果人体倒在街道中心,就要看他脸部的朝向。若朝东,就算是死在东边,由大兴县公署验尸处理。反之,则由宛平县公署经手解决。

这条律例对两条街面的事算是规定清楚了,而鼓楼后面与钟楼之间有一大块空地,出了事由谁来管却不明确。清末时有一个晚上,鼓楼后出现了一个被打伤致死的尸体。大兴县公署官员接报,命地保(清朝和明初在地方上为官府当差的人)于夜间给移到西边去。宛平县公署闻之后,又叫地保挪回东边。尸体搬过来弄过去,两县都不愿经手查办,由此引起争执,打上官司。经顺天府与步军统领衙门协商议定:以后这个地方再发生什么事,由步军统领衙门与大兴县公署、宛平县公署三方会同协理。此事虽写成条文备案,但后来这块空地又发生命案,地保向三个衙门报案,三个衙门都借故拖延不办,一连数日,就那么撂着。那时北京人管鼓楼后的空地叫“三不管”。直到民国成立,这块地方才划由京师警察厅管理。

因鼓楼后的空地荒僻,清末民初时,许多办丧事的有钱人家,于接三(此仪举行于人死后的第三日)晚间举着纸人、纸马、纸车等,到此焚烧。鼓楼后成了北城一个知名的丧事烧活用地。

1925年,鼓楼后的“三不管”空地辟为“平民市场”,招商营业。说唱的、练把式的、相面算卦的、卖鸟的、卖花的....观之五花八门,喧哗热闹。各种小吃竞相登场,什么豆腐脑、茶汤、杏仁茶、豆汁儿、扒糕、凉粉.人口咸甜酸辣,五味纷陈。以前北城的民众逛庙会,往东去的是隆福寺,奔西要去护国寺。自从开辟了鼓楼后的这个休闲、购物场所,自是游人众多,热闹非凡。

说到老北京的繁华处,人们爱说,“东四西单鼓楼前”(也有说是“西四东单鼓楼前”的)。有人认为“鼓楼前”,是指鼓楼南的街面上店铺众多,百货俱全。也有人认为,“鼓楼前”是指鼓楼和前门两地,“东四西单鼓楼前”列举了四个繁华街区。鼓楼后空地上平民市场的出现表明,不仅鼓楼前名店汇集,让人摩肩接踵,鼓楼后面及左近,也都是深受民众喜爱的游逛之地。

  • 编辑:王越(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