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宫廷是怎样的?跟着汉文帝读懂政治运转逻辑

  • 2020-09-15 08:52:33
  • 北京晚报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汉文帝的评价。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后代颇颂其德,被认为是“以德治国”的典范,但忽略了汉文帝还有“力制天下,颐指如意”的另一面。

汉文帝上位,本是权臣们担心秋后算账、互相妥协的结果——在他们看来,此前名声小、实力弱、远离中枢的汉文帝最易掌控。没想到,汉文帝一入长安,便以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将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中,这为他后来实现政治理想打下坚实基础。《西汉朝廷大洗牌》一书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了细致钩沉,最大化地呈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汉文帝即刘恒,母亲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妃子。魏王豹是周文王姬昌后代,先祖被封在魏地。秦灭魏后,魏王宗亲借隐藏在民间。陈胜举兵时,魏王豹起兵响应,后因功被封为西魏王。魏王豹曾与刘邦结盟,得知著名相士许负曾为薄姬相面,称她的儿子将成天子。魏王豹误以为天命在己,遂叛刘邦,后全家被韩信所俘。楚军围荥阳时,汉将周苛担心魏王豹降楚,将他杀掉。薄姬被俘后,被送到汉宫织布工坊,刘邦见薄姬尚有姿色,便收入后宫。在后宫中,薄姬长年被冷落,唯一一次与刘邦同房,便有了刘恒。8岁时,刘恒被封到相对偏远、贫瘠的代地(都城在今太原),一待便是15年,意外地躲过了一次次血雨腥风。

汉代初期,主要有三大政治势力在激烈博弈:其一是刘邦为代表的皇权;其二是吕后为代表的外戚集团;其三是功臣集团。汉承秦制,重郡县不重封建,但秦朝灭亡,六国残余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废秦法”成为皇权合法性的基础,刘邦不得不作出妥协:先封韩信、彭越、黥布等七人为异姓王,再一一消灭他们。在此过程中,皇权被迫借重外戚集团,吕后的实力不断增长。等到刘邦发现吕后已成最大威胁时,已找不到约束的办法。因吕后早与功臣集团暗中勾结,得知刘邦有废太子刘盈(吕后的儿子)的想法时,张良献妙计,请“商山四皓”出山,以示刘盈根基稳固,逼刘邦知难而退。

刘邦在去世前,与王陵、周勃、陈平等功臣秘密盟会,杀白马,约定:“非有功者不得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其实,刘邦也知道,“白马之盟”无法约束吕后,自欺欺人而已。吕后上位后,立刻撕毁“白马之盟”,吕氏先后四人封王,军政大权尽被吕家掌控,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的矛盾激化。

在政归吕氏过程中,吕后手法高明:一边封诸吕,一边封刘氏子孙。表面看,她与皇权一体,但对有威胁的刘家后代,吕后下手残忍,刘邦共有8个儿子,4人死在吕后手中。刘恒与吕后隔阂,他能活下来,一是根基弱,毫无威胁;二是行为低调,未引起吕后注意。

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为首的功臣集团与皇权后代刘章等里应外合,一举除掉外戚集团。因忌惮刘章等人英明果断,周勃等突然拥立刘恒。此时刘恒仅23岁,可他的表现却令人惊叹:其一,入皇宫当晚,立刻将京城防卫部队、宫廷侍卫的首领换成自己人,避免重蹈诸吕覆辙;其二,在主管各项政务的九卿中,7个换成自己从代地带来的亲信;其三,分化周勃、陈平;其四,重赏功臣,主动示弱,但不久便找到借口,将周勃下狱;其五,对刘章等有威胁的皇亲,予以严控,致他们郁郁而终。

可见,汉文帝深通“帝王术”,不乏恶毒手段,与那个废除肉刑、大幅减少农业税、多次下诏劝农的仁君,颇有距离。其实,两个汉文帝互为反正,缺一不可。

古代社会管理能力有限,皇权无法直接管理百姓,想获取税收、徭役等,只能借助地方豪民,遂使君、绅、民相分离。皇权离不开绅权,却要时时警惕绅权无约束的膨胀。刘邦统治末期,汉初开国功臣集团高度固化,二代(如曹参的儿子曹窋、张良的儿子张辟彊)等纷纷上位,导致权责分离,不仅窒息了活力且损害了效率。陈平、周勃选择汉文帝,正是出于权责分离的思维惯性——享受最高权力,却不承担最大责任。而此时中央集权尚在摸索期,既无前人成功案例,又无人才储备,除了与权臣共舞,皇权的运作空间狭窄。

缺乏规则,便只能靠个人才华。汉文帝并非完人,他也偏信巫蛊,也被幸臣蒙蔽,但在大局上,却表现出足够的理性:该退让时毫不犹豫,该坚持时,也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汉文帝从不被自己的观念、偏见、情绪掌控,总能让事态向最有利的方向转化:打压功臣集团,却不彻底毁灭它,终文帝一朝,功臣集团始终大权在握;主张变化,却压抑贾谊等人的激烈主张,不激化矛盾;排斥周勃,却不斩草除根,留下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汉文帝呈现出政治艺术中最深奥、最美妙的一面——平衡性。这使汉文帝能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并生存了下来,最终创造出不朽功业。

本书呈现出这段历史,并不是“帝王家史”,也不是展示阴谋诡计,只因古人写史,常有泛伦理主义倾向,一切都从道德判断出发,常常蒙蔽了、歪曲了历史运行的真实逻辑。善善恶恶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落实,缺乏必要的才能,好事也可能办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可称是祛魅之书,其价值不只在于帮助读者了解西汉初年政局,或读懂汉文帝,而是能对古代宫廷运转的真实逻辑,有更深入的思考。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