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 2019-06-11 16:09:16
  •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李洋)6月10日,为庆祝中葡建交4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葡萄牙书籍、档案馆及图书馆局(东波塔国家档案馆)共同主办的“汉文文书——东波塔档案中的澳门故事”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帷幕。百余份产生于两百年前的珍贵政府部门汉文公文档案展出,呈现出当时澳门社会的方方面面。

“汉文文书”是一个专有名词,它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其主体是清代中国官员在管治澳门过程中,与澳葡议事会文书往来而形成的档案。这部分文献由中文档案连同原件的葡文译本和发文底稿共3600多份文件组成,现收藏于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这批档案反映了当时澳门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商业贸易,体现了当时的澳门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枢纽口岸、洋船聚散之处和东西文化交汇中心的面貌,是研究清代澳门地区的重要历史记录。2017年,“汉文文书”以“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之名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并被正式收录。

本次展览从目前存世的3600多份“汉文文书”中精选出100余份档案文件,展示了从政治交往到日常生活,从税收管理到经济商业利益的协商,再到两个民族间的冲突解决等发生在澳门却关乎中国、葡萄牙甚至印证世界历史重要进程的故事,重现清代澳门丰富多彩的历史图景。仔细辨认,参观者可以看到派出人力出海拘捕海盗的公函,拘捕海盗后决定斩决海盗的公函、批准越南船只在遭遇台风后入港避难的公函,还有押解重要案件涉案要犯受审的公函等。

国图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葡两国从16世纪起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往来。改革开放之初,葡萄牙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本次展览出的珍贵文献不仅见证了1693年到1886年间清政府和澳葡议事会之间官方交流,也展示了两国人民之间交往的历史,其中体现的开放对话、合作、努力克服障碍等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中葡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将免费展至7月26日。

本报记者 方非摄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