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园博馆“看见”圆明园

  • 2017-07-21 11:13:28
  • 京郊日报

■黄梦瑶

中国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然而,当年的一把大火将园子烧毁。如今,人们只能在脑海中还原其昔日的风貌。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即日起至8月13日,中国园林博物馆特举办《“看见”圆明园》展,借助圆明园数字复原成果和AR、VR等技术,再现这座园林的辉煌。

圆明园之史

正所谓“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明,是指个人品质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而圆明园,最早是康熙帝在位时开始修建,随后赐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的一座皇家花园,由康熙帝亲笔御赐“圆明园”三字为匾额,挂于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雍正即位后,再次翻修圆明园,增设正大光明殿、勤政殿、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等到乾隆在位时,又将园子增建、改建,费银千万,修建了长春园,并把万春园并入圆明园。嘉庆帝也没闲着,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就连道光帝,在国事日衰、财力不足的时候,还选择了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省下银子继续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这座被清王朝举国物力所修建的园子,可谓是集无数精工巧匠之精华,造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多件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誉为是“万园之园”。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园子,却先后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八旗兵丁和土匪地痞多次烧抢,只留下如今的残垣断壁。

圆明园之貌

圆明园被焚毁,我们便再也无从得见,这座无论是艺术、文化、历史的价值都在中国园林史上无出其右的园子,究竟是什么模样。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令人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华,中国园林博物馆特推出《“看见”圆明园》展览,借助圆明园数字复原成果,通过“圆居理政”、“畅襟仙境”、“西风东纳”这三个主题,重现圆明园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西洋楼等26个景区,多角度呈现“万园之园”在皇家园林文化、造园艺术的丰富内涵。

和以往展览不同的是,此次,中国园林博物馆采用了实体搭建与AR、VR、数字影片等多种数字虚拟体验的组合方式,使游客可以在先进的数字展示设备和手段下,在展厅中便可实现历史场景再现,可以沉浸在虚拟游览中,体验建筑物“生长”过程等新奇有趣的体验活动,不可不说是对传统博物馆展陈方式的一次突破和新的尝试。

为了能够向观众全面展示圆明园历史建筑样式、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流散文物研究等方面的可视化信息,展览还精选各种丰富多样的展品,包括西洋楼彩色玻璃构件复制品、奥地利艺术家以复原成果为基础绘制的系列铜版画作品、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喷泉纺织品、清代官方建筑图纸复制品等,通过直观、可视、生动的展陈方式,力图为您阐释“园林之景”与“帝王之志”的深刻联系。

圆明园之春

此外,博物馆还将以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武陵春色”为蓝本,在一层大厅打造一处室内陈展园林艺术体验空间,为游客进一步展现皇家园林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表达。

虽然“武陵春色”历经沧桑,已遭毁坏,但基本保存了其山水格局和景观特点,涵纳着非常丰富的造园思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主办方通过对武陵春色的历史渊源和景观意匠的分析,旨在展现其在立意、布局等方面的创造藻思及隐含的人文思想。

相比园内多数景区绚丽多彩、以色彩为胜,乐善堂和桃花坞等建筑多用原木色,整个空间的地面完全覆盖圆明园武陵春色的结构格局以及景观位置关系图。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空间内桃花群绕、山石堆叠,这种“遗世独立”的隐逸氛围。

在参观游览时,观众还可以通过扫描区域内6处二维码,深入了解圆明园武陵春色景区内“小隐栖迟”、“壶中日月长”、“紫霞想”、“桃花洞”等景观的历史文化。据悉,展期内,大厅及相应展区还将循环播放数字圆明恢复的圆明园复原三维影片,深度解析圆明园依山傍水的布局手法、古籍记载及武陵春色遗址现状和复原样貌,了解皇家园林圆明园景区中武陵春色景观的前世今生,使观众身临其境了解古人借园林表达对世外桃源及理想家园的文人追求,感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隐逸”园林观。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